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 11

    2025-02

    加代育种(Speed Breeding):加速作物研究和育种的强大工具

            所谓加代育种,也叫快速育种“Speed Breeding”(简称“SB”,),就是在环境可控的人工气候室中,通过改变光周期来加速植物的生长周期,从而起到加代育种的目的。   一、加代育种:加速作物研究和育种的强大工具       2017年7月9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Lee Hickey团队领衔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了“Speed Breeding”技术的详细介绍(Speed breeding: a powerful tool to accelerate crop research and breeding),该文2018年元旦发表在Nature Plants,目前在Google Scholar上已被引用上千次。   “speed breeding”技术         采用“speed breeding”技术,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硬质小麦(T. durum)、大麦(Hordeum vulgare)、鹰嘴豆(Cicer arietinum)和豌豆 (Pisum sativum) 可以一年培养6代,对油菜 (Brassica napus)可以一年培养4代,而传统的温室培养只能做到2-3代。作者在环境可控的人工气候室中采用“speed breeding”技术实现了上述目标,包括对成株植物的表型测量、突变研究和遗传转化。   “speed breeding”技术         “speed breeding”技术与传统温室培养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前者采用了22:2小时的光:暗循环,而后者采用12:12小时的光:暗循环。前者同时采用了比较节能的LED来进行补光。作者认为采用“speed breeding”技术,结合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技术,将大大加速作物改良的速率。   “speed breeding”技术   Watson A, Ghosh S, Williams MJ, et al. Speed breeding is a powerful tool to accelerate crop research and breeding. Nat Plants. 2018;4(1):23-29. doi:10.1038/s41477-017-0083-8   二、加代育种:调节植物生长加速育种       在缺乏综合育种计划的情况下,培育具有市场偏好性状的新品种和高性能品种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需要将大量时间、空间和资源投入到与亲本基因型进行初始杂交后的选择和遗传进展阶段。加速育种有可能减少品种开发、发布和商业化所需的时间。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为了养活如此多的人口,需要开发更具生产力和弹性的作物,因此必须加快植物育种项目的基因改良速度。加速育种在自花授粉作物中成功开发和释放纯系品种的潜在优势,而使用传统方法则需要约8至10年的时间。为了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可以通过调节光和温度来控制生长环境。目前,该方法适用于很多短日照和长日照物种,并且与其他尖端育种工具(如基因组选择)高度兼容。   加代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       三、加代育种加速作物改良       研究人员现在采用一种集成方法来提高育种效率,结合加代育种和当前植物育种及基因工程方法。加代育种是一个有前景的方法,通过缩短育种周期,实现粮食和工业作物增强,以达到营养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目标。加代育种允许植物育种者通过调整温度、光照时间和强度来促进植物发育,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它使用连续开启的人造光源来激活光合作用,这导致植物比正常情况更早地生长和繁殖。这将有助于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需求。通过结合基因分型、标记辅助选择、高通量表型分析、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和重新驯化等多种技术,加代育种可以使植物育种者跟上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步伐。   加代育种中的关键改变因素   加代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     四、革新作物生产:加代育种技术在现代作物改良中的重要性       加代育种( SB )技术是一种缩短育种周期、加速作物改良的创新解决方案。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包括光周期、光强和光质、温度、相对湿度、种植密度和植物营养等,都在可控条件下刺激开花和结籽。由于作物对生理调控的响应不同,加代育种技术的发展具有挑战性。因此,针对作物的优化对于在作物中成功开发加代育种技术至关重要。加代育种技术还可以与前沿的基因组学和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协同集成,以提高作物育种计划中的遗传增益。   表1   与传统育种方法的简要对比   图1    图示 (A) 快速繁殖方案 (B) 玻璃房方案 (C) 露天饲养方案   图2   传统育种策略与利用双单倍体(DH)、单倍体(SB)、基因组选择(GS)和ExpressEdit的进步性育种策略的可视化表达和周期长度比较   五、人工气候室在加代育种中的作用 1. 精准控制环境条件:能够精确设定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时长、二氧化碳浓度等各种环境参数,为育种材料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加速生长发育进程。 2. 打破季节限制:不受自然季节和气候的影响,实现全年连续的种植和繁育,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增加世代繁殖次数。 3. 模拟特殊气候条件:可模拟各种极端气候条件,如干旱、高温、低温等,用于筛选和培育具有抗逆性的品种,提高新品种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4. 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稳定且可控的环境条件减少了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使育种工作者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评估育种材料的表现,从而更有效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提高选育的成功率和效率。 5. 保障实验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相同的环境参数设置可以保证不同批次实验的重复性和一致性,为科学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我司生产国内专业的人工气候箱:植物生长专用红蓝光源(400-700nm),光照强度(最大光强2000umol/m2/s);5层独立(0-100%)可调;零部件均采用世界优质产品,如芬兰 VAISALA温湿度传感器、美国丹佛斯压缩机,304不锈钢箱体。人工气候室适合植物组织培养、小苗、高苗等不同光强要求的植物室内补光培养。可保证小麦、水稻、大豆、烟草等高光强植物正常开花结子,也适合拟南芥、羽扇豆、柑橘、马铃薯、三七等农作物、中药植物生长。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技术人员,其对产品应用深入理解,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佳的实验方案和售后服务。为科学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一直坚持努力的宗旨!  

  • 24

    2025-03

    光质交替对LED红蓝光连续光照生菜生理伤害的削减作用机制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光质交替对LED红蓝光连续光照生菜生理伤害的削减作用机制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29卷第10期作者:刘文科、刘家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节能与废弃物处理重点实验室) 研究背景与目的 核心问题:LED红蓝光**连续光照(CL)易引发生菜生理损伤(如活性氧积累、膜脂过氧化),需探索光质交替(CL-A)**对损伤的削减机制。科学目标:验证光质交替能否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与氧化应激响应,缓解连续光照的负面效应。 实验设计 环境条件: 植物工厂可控环境,水培生菜。 昼夜6次取样(明期6 h间隔3次,暗期2 h间隔3次)。 光照处理: NL(常规光照):400 μmol/(m²·s),光周期18h/6h,红蓝光比4:1。 CL(连续光照):300 μmol/(m²·s),光周期24h/0h,红蓝光比4:1。 CL-A(交替连续光照):红光320 μmol/(m²·s)照射18h + 蓝光240 μmol/(m²·s)照射6h。 关键结果 指标 NL CL CL-A 趋势 地上部鲜重 中等 最低 最高 CL-A显著优于CL与NL 叶面积/冠幅 中等 最小 最大 光质交替促进形态扩展 叶片伤害等级 中等 最高 最低 CL-A有效缓解生理损伤 淀粉/蔗糖含量 低 中等 高 CL-A > CL > NL DPPH自由基清除率 低 中等 高 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 H₂O₂/MDA含量 中等 最高 降低 CL诱导氧化应激,CL-A缓解 超氧阴离子(O₂⁻) 低 先增后降 持续增加 光质调控影响自由基动态 结论与价值 核心发现: 光质交替(CL-A)通过红光-蓝光时序调控,显著降低连续光照引发的活性氧(H₂O₂、MDA)积累,提升抗氧化能力(DPPH)与碳水化合物合成效率。 CL-A处理下生菜生物量提升15-20%,叶片损伤等级降低50%以上。 应用意义: 为植物工厂中光周期与光质协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助力节能高效生产。 光质交替策略可推广至其他叶菜类作物,缓解人工光连续照射的生理胁迫。 关键词 生菜|连续光照|光质交替|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氧|膜脂过氧化 研究亮点 创新点:首次揭示光质交替(非单一光质)在连续光照下的生理保护机制。 方法论:结合昼夜动态取样与多指标联检(ROS、MDA、糖代谢),全面解析损伤缓解路径。 产业价值:为LED光环境精准调控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解决方案。

  • 19

    2025-03

    基于STM32的植物补光调控系统设计

    文章摘要:光照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LED光源对组培室内植物进行补光,节约能源和提高补光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植物补光调控系统;系统采用STM32作为微控制器,设计植物补光总控中心和补光调控节点电路,补光总控中心通过RS485通信模块与安装在组培室内的多个补光调控节点进行指令和数据的通信,补光调控节点根据补光总控中心的任务指令和补光参数,协调补光调控节点的各个电路模块之间相互工作,实现按时、按量对组培室内的植物进行补光;经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环保、易操作且性能稳定可靠,能够实现补光的同时节约能源,进而减少了组培室的育苗成本,为在植物组培室内实现植物的补光提供参考。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基于STM32的植物补光调控系统设计 期刊: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1年第29卷第2期 作者:易艺、窦文淼(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莫燕兰、袁颂岳(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背景与问题 核心问题:植物组织培养中,光照是影响生长的关键因素,但传统补光方式存在能源浪费、效率低的问题。 目标:设计一套智能补光系统,实现精准调控光照,同时降低能耗和育苗成本。 技术方案与实现 硬件架构 主控芯片:STM32微控制器(高性能、低功耗,适合嵌入式控制)。 系统组成: 总控中心:负责任务调度与参数下发。 补光调控节点:部署在组培室内,接收指令并控制LED光源。 通信方式:RS485总线(抗干扰强,适合多节点远距离通信)。 功能设计 闭环控制技术:根据实时光照反馈动态调整LED亮度,避免过度补光。 节能策略:按需定时、定量补光,减少无效能耗。 多节点协同:支持多个调控节点统一管理,适应大面积组培室需求。 实验结果与优势 测试结果: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补光精度高(按设定参数精准执行)。 显著降低能耗,减少组培室育苗成本。 核心优势: 环保节能:优化光能利用效率,减少电力浪费。 易操作性:总控中心界面友好,参数配置简便。 扩展性: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增减调控节点。      泰达仪自有核心技术,研发植物生长专用光源400-700nm红蓝光。 针对不同植物生长及特殊光处理实验要求,配备单色、双色、三色、多色光源进行组合应用。泰达仪灯具使用寿命长达5万小时、光质均匀稳定,广泛用于光处理对植物逆境生理、光合机制、逆环境实验光照、动物培养研究等多种用途。     3色光谱平板型:包含B(450nm±5nm)、R(660nm±5nm)、IR(730nm±5nm);每种光源光强通过触摸屏独立0-100%无级可调;https://www.tedayi.cn/detail-17-34-c.html     四色平板型: 光谱包含B(450nm±5nm)、R(660nm±5nm)、IR(730nm±5nm)、W(全光谱400-700nm)https://www.tedayi.cn/detail-17-37-c.html 欢迎来电咨询!

  • 24

    2025-02

    植物工厂双通道导气通风模式对生菜冠层热交换的影响

    张一含 农业工程学报 . 网络首发时间:2024-11-29 13:35:0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节能与废弃物处理重点实验室3.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摘要: 针对植物栽培空间气流低而导致的植物生长缓慢和生理性病害频发等问题,该研究优化设计了一种装配式双通道导气栽培系统,并在环境较为稳定的植物工厂内开展栽培试验验证系统有效性。 试验栽培材料选用生菜(Lactuca sativacv.Butterhead),试验组采用双通道导气通风模式,冠层气流速度分别设置为0.6m/s(T1)、 0.9m/s(T2)和1.2 m/s(T3),对照组仍采用植物工厂侧进上出的常规通风模式(CK),冠层气流速度为0.2 m/s,探究不同通风模式对植物生长、叶烧发生率、与周围环境热交换和冠层微环境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CK相比,试验处理组生菜的生长、冠层微环境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均较优;T2处理下,生菜地上部的干、鲜质量比CK处理的分别提高了24%和14%;生菜冠层的微环境及热交换在T3处理下达到最佳;与CK处理组相比,T3处理下的生菜冠层平均相对湿度和温度分别降低了8.8%和2.8℃,生菜冠层光、暗期显热分别提高了48.5%和52.3%,潜热分别提高了52.9%和37.9%;此外,试验处理还可以有效降低植物工厂内生菜叶烧发生率。 综上可知,该双通道导气栽培系统能有效改善植物冠层微环境,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促进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同时为植物工厂微环境精准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植物工厂,热交换,栽培系统,生菜,通风模式         泰达仪设计、生产,光照强度独立可调的人工气候室及光照培养箱,适合植物组织培养、小苗、高苗等不同光强要求的植物室内补光培养。保证可全年生产运行,四季如夏,缩短栽培育种时间。 户外人工气候室搭建   人工气候室栽培架   人工气候室 厦门大学   人工气候室工厂         泰达仪人工气候室,能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气候条件,按照要求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二氧化碳等指标,重现各种气候环境。气候室采用合理的制冷系统与风道循环设计,维持并保证设备温湿度及控制精度,提高设备稳定性。采用进口品牌工业级触摸屏,只需轻触屏幕,即可实现参数查询,设定等功能,操作更直观,方便。         欢迎来电咨询!  

  • 14

    2025-01

    植物工厂LED灯不同光照强度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王静等发表于农业科学研究 . 2024 ,45 (03)   摘要:       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以甜瓜品种M147为试验材料,在植物工厂设置6种LED灯光照强度处理:T1(300μmol·m-2·s-1)、T2(420μmol·m-2·s-1)、T3(480μmol·m-2·s-1)、T4(540μmol·m-2·s-1)、T5(600μmol·m-2·s-1)、CK(360μmol·m-2·s-1),测定植株株高、节间距、茎直径、节数、叶绿素质量比、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植株和叶片生长性状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光照强度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植物工厂甜瓜植株生长最适宜的光照强度。       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对甜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P<0.05),其中T3处理(480μmol·m-2·s-1)最适宜甜瓜植株生长,株高增长量最大,为180.67 cm,节间距增长量达到7.7 cm,茎直径为12.7 mm,节数为33。 关键词: 植物工厂,光照强度,甜瓜,生长              泰达仪自有核心技术,研发植物生长专用光源400-700nm红蓝光。 针对不同植物生长及特殊光处理实验要求,配备单色、双色、三色、多色光源进行组合应用。泰达仪灯具使用寿命长达5万小时、光质均匀稳定,广泛用于光处理对植物逆境生理、光合机制、逆环境实验光照、动物培养研究等多种用途。     3色光谱平板型:包含B(450nm±5nm)、R(660nm±5nm)、IR(730nm±5nm);每种光源光强通过触摸屏独立0-100%无级可调;     四色平板型: 光谱包含B(450nm±5nm)、R(660nm±5nm)、IR(730nm±5nm)、W(全光谱400-700nm) 欢迎来电咨询!  

  • 24

    2024-12

    人工气候室的应用:羊肚菌菌种出菇性状早期评价与田间验证

      乔莹等发表于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24 ,39 (03) 摘要: 【目的】通过母种和原种生长特性、人工气候室出菇和田间栽培试验,建立羊肚菌菌种出菇性状早期评价体系,为栽培实践提供依据。 【方法】以10个六妹羊肚菌商业菌种为材料,测定不同菌株母种和原种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生物量等生长特性,观测3种温度模式下人工气候室出菇过程中菌丝生长和菌核情况,记录田间栽培试验单菇鲜重、菌盖长度、菌盖直径、产量等农艺性状。 【结果】各菌株在母种、原种和人工气候室出菇试验中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三个试验进行分别赋分统计并求和,AK、G8和JYN菌株得分最高,表明具有潜在的高产能力。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AK、G8和JYN菌株在产量、单菇鲜重、子囊果长等农艺性状方面表现突出,与预测结果相符。 【结论】利用母种和原种生长特性、人工气候室出菇表现,可以对羊肚菌菌种质量进行早期评价,为实践生产中菌种选择和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生长特性,原基密度,田间栽培        泰达仪人工气候室,能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气候条件,按照要求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二氧化碳等指标,重现各种气候环境。气候室采用合理的制冷系统与风道循环设计,维持并保证设备温湿度及控制精度,提高设备稳定性。采用进口品牌工业级触摸屏,只需轻触屏幕,即可实现参数查询,设定等功能,操作更直观,方便。         欢迎来电咨询!  

  • 11

    2024-12

    户外人工气候室的成功案例

      搭建户外人工气候室的成功案例: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21年,该研究所与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该人工气候室充分利用天然的太阳光作为光源,配以人工补光、制冷、制热、加湿、除湿、CO2补充等设备,创造适宜于植物生长的气候环境。新型人工气候室摒弃了传统的工业空调或“降温水帘+负压风机”方式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了独有的以水为媒介的温度控制系统;采用了温控旋风流方案改进空气流动方式,提高室内空气的混合度;针对水稻对光谱的吸收特点,对人工气候室的补光方式进行了优化。经过半年多的使用测试表明,新型人工气候室比传统人工气候室温度控制精度更高,同一温层误差在1℃以内,使用成本比传统人工气候室降低1/3以上。 •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1969年,该研究所建成大型植物人工气候室,有自然光照室和人工光照室,共25间。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人工气候室,可进行特定环境情况下的植物、微生物方面的研究。 • 紫金港校区温网室:2011年,紫金港校区温网室操作间人工气候室项目竣工。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气候室的设计深化、材料设备的供应、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服务。共有14间人工气候室及一间缓冲间。房间参数要求为:温度15-35℃,±1℃;湿度50-95%RH,±5-8%RH;光照30000LUX(顶置光);12000(培养架)。 • 南陵县水稻研究所:2023年,由浙江求是人工环境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的南陵县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建设工程竣工。该工程共有3间人工气候室,每间面积约30平方米,可通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模拟不同的气候条件,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求。室内还配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和调节环境参数,提高试验效率和精度。           泰达仪设计、生产,光照强度独立可调的人工气候室及光照培养箱,适合植物组织培养、小苗、高苗等不同光强要求的植物室内补光培养。保证可全年生产运行,四季如夏,缩短栽培育种时间。 户外人工气候室搭建   人工气候室栽培架   人工气候室 厦门大学   人工气候室工厂         泰达仪人工气候室,能模拟自然界中的各种气候条件,按照要求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二氧化碳等指标,重现各种气候环境。气候室采用合理的制冷系统与风道循环设计,维持并保证设备温湿度及控制精度,提高设备稳定性。采用进口品牌工业级触摸屏,只需轻触屏幕,即可实现参数查询,设定等功能,操作更直观,方便。         欢迎来电咨询!  

  • 18

    2024-11

    【ABB LGR】秸秆还田和添加生物炭对热带地区稻菜轮作体系中淹水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天怡发表于环境科学. 2024,45(03) 摘要:      热区稻菜轮作系统瓜菜季施肥后大量硝态氮积累,导致后续的水稻季淹水后硝态氮的淋失以及大量N2O排放,使氮素损失以及温室效应加剧.如何提高硝态氮利用率,减少N2O排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进行114 d的25℃恒温淹水培养,来探究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淹水后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处理分别为:添加200 mg·kg-1(以N计,下同)KNO3(CK);添加200 mg·kg-1 KNO3+2%生物炭(B);添加200 mg·kg-1 KNO3和1%花生秸秆(P);添加200 mg·kg-1KNO3+2%生物炭+1%花生秸秆(P+B);添加200 mg·kg-1 KNO3+1%水稻秸秆(R);添加200 mg·kg-1 KNO3+2%生物炭+1%水稻秸秆(R+B)。      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秸秆或秸秆和生物炭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pH(P<0.05);B和P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41.6%和28.5%的N2O累计排放(P<0.05),P+B、R和R+B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14.1%、24.7%和36.7%的N2O累计排放(P<0.05);添加秸秆增加了净温室气体增温潜势(NGWP),增施椰壳生物炭能够显著减缓秸秆对NGWP的影响(P<0.05),秸秆和生物炭配合施用降低了NGWP,其中P+B显著降低NGWP(P<0.05),R+B不显著;添加秸秆或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P<0.05),P+B最高,为502.26mg·kg-1;秸秆和生物炭配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氮(MBN),P+B最高.N2O排放通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H4+-N和NO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2O累计排放量与MB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O3–N与MBN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硝态氮的减少可能被微生物固持,微生物对硝态氮固持的增加也减少了N2O排放。      综上所述,花生秸秆和椰壳生物炭配合施用能够显著抑制N2O排放,增加土壤MBC和MBN,是一种海南瓜菜季后充分利用氮肥,减少氮素损失,减缓N2O排放的一种合理措施。 关键词:生物炭,秸秆,氧化亚氮(N2O),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硝态氮       我司代理的ABB LGR 温室气体分析仪系列产品,包括十种与温室气体相关的分析仪器。即:1、温室气体分析仪,2、多气体碳排放分析仪,3、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4、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5、便携式氨气分析仪,6、氧化亚氮/一氧化碳分析仪,7、甲烷/氧化亚氮分析仪,8、羰基硫分析仪,9、便携式甲烷分析仪,10、便携式氧化亚氮分析仪。 欢迎来电咨询!

  • 12

    2024-11

    人工气候室控制条件下青葱对LED光质的响应特性

     高松、刘学娜等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14)摘要:【目的】研究人工气候室控制条件下青葱生长、产品品质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特性,优化青葱工厂化生产光环境调控参数,提高以鲜嫩绿叶为产品的青葱生产效率。【方法】在人工气候室LED控制光源条件下,以‘章丘’和‘天光’2个不同品种大葱为试验材料,将苗高15 cm左右、具2—3片真叶的穴盘中大葱幼苗,分别置于蓝光(B)、红光(R)、绿光(G)、黄光(Y)、白光(W)等5种不同光质条件下进行培养,光照强度均控制在(301.6±12.7)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2 h/d,昼/夜温度分别控制在25℃/18℃。分别在试验处理0、10、20、30和40 d时取样,测定不同光质处理的青葱叶片光合作用参数,以及培养40 d时青葱的生长量和产品品质。【结果】青葱的生长量、产品品质、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均以白光显著优于各单色光处理。培养40 d时,白光处理青葱单株鲜重为25.21 g,分别比蓝光、红光、绿光、黄光处理增加了7.83%、20.28%、35.68%和60.78%。关键词:青葱(Allium fistulosum L.),人工气候室;LED光源,光质,生长,品质,光合作用     泰达仪自有核心技术,研发植物生长专用光源400-700nm红蓝光。 针对不同植物生长及特殊光处理实验要求,配备单色、双色、三色、多色光源进行组合应用。泰达仪灯具使用寿命长达5万小时、光质均匀稳定,广泛用于光处理对植物逆境生理、光合机制、逆环境实验光照、动物培养研究等多种用途。    3色光谱平板型:包含B(450nm±5nm)、R(660nm±5nm)、IR(730nm±5nm);每种光源光强通过触摸屏独立0-100%无级可调;    四色平板型: 光谱包含B(450nm±5nm)、R(660nm±5nm)、IR(730nm±5nm)、W(全光谱400-700nm)欢迎来电咨询! 

  • 17

    2024-10

    【ABB LGR】混合标气标校温室气体数据的计算方法与实现

    蓝维嘉发表于广东气象. 2024,46(01)摘要:针对CO2、CH4等痕量级温室气体数据质量控制、标校订正、分析应用等需求,利用Java语言对温室气体数据混合标气标校法进行编译,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多年分钟级温室气体原始数据的标校,为排查观测系统故障提供更多途径,一定程度提升了珠海温室气体监测站关于数据标校、应用的自主性。基于珠海市温室气体监测站网使用的PICARRO G2301 CO2/CH4/H2O质量浓度在线分析仪,对混合标气标校法进行阐述,通过实例介绍CO2、CH4原始数据从文件解析、质量控制到标校订正的具体步骤和计算方法。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温室气体,标气标校       我司代理的ABB LGR 温室气体分析仪系列产品,包括十种与温室气体相关的分析仪器。即:1、温室气体分析仪,2、多气体碳排放分析仪,3、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4、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5、便携式氨气分析仪,6、氧化亚氮/一氧化碳分析仪,7、甲烷/氧化亚氮分析仪,8、羰基硫分析仪,9、便携式甲烷分析仪,10、便携式氧化亚氮分析仪。

  • 公司介绍
    公司早期以生态环境监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代理业务为基础,逐步转型为人工环境控制及植物培养领域的技术企业,专注于加代育种、光温协同调控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0号2号楼B座1801室
    电话:010-6945-8174
    邮箱:wang@tedayi.com
    服务支持
    技术问答
    技术服务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泰达仪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4000326号-1
  • 010-6945-8174

  • 010-6945-8174
  • 发送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