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一直吸引着人类前仆后继地去征服,与死亡相伴的登山路上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由吴京等人主演的电影《攀登者》今天已经上映,影片改编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真实事件。
很少有人知道,在珠峰高度上,我国在国际上一直没有话语权,甚至连珠峰归属都一度存在争议。《攀登者》讲述的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行动不仅是简单的攀登世界最高峰的登山活动,还有着宣誓主权的重要意义。 珠穆朗玛峰在国际上被称为Mount Everest(埃佛勒斯峰),1858年由印度测量局以前任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斯的姓命名。我国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Mount Everest作为珠穆朗玛峰的标准名,音译为额菲尔士峰,直到1952年才在地理学家王鞠侯的建议下将“额菲尔士峰”更名为“珠穆朗玛峰”。而在Mount Everest之前,珠峰在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中就已经有了正式的名称——朱姆朗马阿林,而“珠穆朗玛”这个名字也早就出现在《乾隆内府舆图》中。名字只是我国在关于珠峰问题上处于弱势的一个很小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上产生争议,尼泊尔方面曾挑衅,中国连珠峰都没有登上,没有资格说珠峰属于中国。我国在珠峰的竞争中确实远远落后于人。早在1852年,英属印度测绘局长安德鲁·沃尔夫就已经带人攀登珠峰,测量珠峰高度。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成为征服珠峰的第一人。而中国在7年后才成功登顶,并且这次登顶并没有得到国际承认。
1975年,我国再次成功登顶珠峰,并测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13米,这个数据与1954年印度测量局测量的高度8847.6米接近,然而国际却上完全忽视了中国的测量数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只承认1852年英国的测量数据8840、1954年印度的测量数据8848和1999年美国的测量数据8850。
珠峰的历史测量数据各不相同,差异的主要来源是测量方法的不同。测量海拔高度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三种: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是测量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自A点观察B点的竖直角,利用三角公式计算B与A的高差。这是早期珠峰测量的主要方法,因为三角测量在平原就可进行,不需要攀登珠峰。1952年英国的数据与1954年印度的数据都是用三角测量法测定的。
气压高程测量利用的是大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利用气压计测量两点的气压差,再计算高差。气压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很大,因此根据气压测量法测出的数据误差也很大,中国测绘工作者曾在1959年利用水银气压表测量珠峰高度,得到8882的高程数据,误差达到了几十米。
水准测量是利用竖立在两点的水准尺和设置在中间的水准仪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精度较高。1975年我国测量珠峰高度时就是使用水准测量法测量的。1956年我国在青岛建立水准原点作为海拔平面,测绘人员从原点出发,每隔几十米设置一个测量点,逐步向内陆推进,测量沿线的海拔高度,水准线一直延伸到珠峰山下。1975年登山队登顶珠峰,在峰顶设立觇标,由山下的水准基点进行观察测量,最后得到8849.05的雪面高度与8848.13的岩面高度。然而因为测量冰雪层厚度的方法太过简陋,92厘米的数据实际并不准确。
随着科技的发展,GPS卫星定位技术也被用于珠峰高度的测量。1992年,意大利与中国合作,采用GPS卫星卫星测量法对珠峰进行测量,最后的结果是8849.04米。2005年,我国再次开展珠峰高度测量工作,将三角测量、水准测量与GPS卫星卫星测量相结合,并利用冰雪雷达探测仪探测冰雪层的厚度,最后经过计算,得出8844.43的岩面高度数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GPS卫星定位技术也被用于珠峰高度的测量。1992年,意大利与中国合作,采用GPS卫星卫星测量法对珠峰进行测量,最后的结果是8849.04米。2005年,我国再次开展珠峰高度测量工作,将三角测量、水准测量与GPS卫星卫星测量相结合,并利用冰雪雷达探测仪探测冰雪层的厚度,最后经过计算,得出8844.43的岩面高度数值。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喜马拉雅运动持续几千万年至今仍未停止,珠穆朗玛峰的岩面高度还在以平均每年2~3毫米的速度上升。但随着气候变暖,积雪向冰的转化速度加快,珠峰的冰雪层厚度也在逐渐减小。珠峰的高度在不断变化,正如人类不会停下攀登珠峰的脚步,对珠峰的测量也不会停止